纪录片王选观后感
阿姆斯特朗登月以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大约这就是我看完统计片大家——王选后对王选同志最直观的印象。
王选,出生于上海。计算机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纪录片分为两集,围绕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系统艰苦攻关、科研结果市场化、产业化的印刷革命历程及王选院士的人生小说展开。这位方正之士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汉字数字化存放的便利和快捷,远远超出了她个人成就的本身意义,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是当之无愧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又迎来建国70周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人,也是九三学社的社员,王选同志给了我三点启示。
一、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汉字精密竖排系统”,在命运的洪流中,王选主席抓住了时代变迁的那柄木舟,然后驶向了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全部知道,文字是文化的关键,经过汉字来传输信息,来传输汉字信息,是电气时代中国文化传输的关键。然而当初汉字排版要经过“捡铅字”,工序既繁杂效率低,又会带来伤害严重的职业病。怎样将繁复的汉字笔画存放到计算机中,是当初最现实的要处理的问题。“748工程”给了王选一个机会,一次偶然的日本考察,让她发觉原来外面的世界里,计算机照排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假如当初的王选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完后没有对比,假如没有国家当初的“748工程”,假如王选没有选择用高效的高科技手段去改造一个行业,那就没有我们现今便捷高频率的信息交流。由此联络到自己,我们在面对工作上的部分困难的时候,假如没有一定的关联考量、延伸探索,就极难出现创新的工作举措。作为一名年轻的社员,不能请求命运的青睐,而是必须在命运给的一个个挑战或困难前,抓对机遇,转化为工作当中有利的原因,愈加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
“一个人的成就,绝不是金钱。”改革开放后,各类思潮涌动,“赚大钱、赚快钱”成为一部分人的人生信条。王选主席耐住寂寞,集中精力潜心研究了,用数学和参数确立了汉字存放信息的基础,推进了汉字身上难能可贵的精神。她用对事业的信仰,完成了常人无法做到的成就。王选曾说:“一个应用性研究工作不做到商品,它对社会就没有什么价值”。这是她对工作的一个信仰,秉持“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理念,她率领团体开创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为科技结果转化为生产力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心理学上,对于一件困难的事情,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我做不到”,然而王选主席不是,她的第一反应是“在我的努力下,我能够做到。”假如说当下大多数人对于工作有一定的懈怠心理,那王选主席的这种精神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一份再通常的工作,也需要对它有信仰、有热情。我本人终年从事的是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每一次材料的打磨全部堪称痛苦,但每一次材料的成型全部是收获。尤其是当一篇流畅受领导青睐的文字材料出现时,也能够满足内心小小的成就感。诗人歌德也认为,一个有真正才能的人,全部在工作过程中感
2021年纪录片王选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