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技”雕“大器.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技”雕“大器
  摘要:有人云:灯谜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形式,乃“雕虫小技”也;有人云:灯谜可谓是最小之文学作品形式也……。由此,灯谜几乎登不了大雅之堂。文章对灯谜在城市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企业文化;灯谜;美学特性
   一、灯谜的美学特性
   作为一种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独立艺术形式,灯谜是由于汉民族语言文字构成的特殊性而出现的。它既有别于律诗、骈文、词曲等正规体裁的文学样式,又不同于民间口头流传的谜语;它与楹联、诗钟、酒令等被摒弃于文学史以外的小艺术身份相仿,但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结构和艺术特征。它的魅力,倾倒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民众。古时已然,今日犹甚。
   有人说:一条谜面,可以是一首扣人心弦的诗,也可以是一幅美妙动人的画。又有人说:一则佳谜,猜前“耐人寻味”,猜时“发人体味”,猜后“令人回味”。这不但反映了灯谜作品这种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无疑也表现了读者、猜者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正可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趣味,由于长期受到孔孟、老庄哲学思想的浸润和洗礼,故以真、善、美为核心,孜孜追求“大羹玄酒”、“有无相生”、“温柔敦厚”、“充实之谓美”,崇尚自然、含蓄、和谐、冲淡、简洁、质朴等审美理想。

   灯谜自宋以后,即有文人参予创作活动。然而起初的情况却是“盖古人为游戏之作,不肯以全副精力施于小品之处”(谢云声《灵霄阁谜话初集》),偶有所拈,兴会而已。艺术技巧远未成熟与丰满,故那时的灯谜之美,泰半被以比赋为特征的咏物谜语所掩盖,仍处于朦胧、原始、单调之态势尚难独立而自成体系。至于灯谜审美的自觉提出,乃自清中叶费源始;至清末民初文人谜家们认为“吾国今日学术,无一不远逊于昔,惟隐语一类驾古人而之上”(关颖人《隐秀社谜选初编?序》),此时的谜作“领异翻新,缒幽凿险,洵足夺明远之席,而拔荆公之帜”,刻意求美,审美才成为现实,蔚成风尚。
   譬如,灯谜大师张起南在其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美学光辉的《橐园春灯话》中就说到:“谜之表面不佳者,内容亦不足观,如西子不洁,人皆掩鼻。”“余作谜主张典雅一派,必底面天然配合,如古所谓玉盒子盖玉盒子底者,乃为上品。”又曾仿论画之例,把佳谜分为“神”、“能”、“逸”三品:“如张文襄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射《易经》‘中心疑者其辞枝’,神传阿堵,余味盎然,是为神品。叶奂彬吏部之‘末座少年,异日必是有名卿相’射《诗经》‘绿衣黄裳’,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是为能品。某君之‘伯姬归于宋’射唐诗‘老大嫁作商人妇’,别开生面,妙造自然,是为逸品。”这里的“神传阿堵,余味盎然”、“文章天成,妙手偶得”、“别开生面,妙造自然”三类评语,或从灯谜的意境美而阐述,或就灯谜的情趣美而发抒,虽三言两语,却能一针风血地指出美之所在。这种评点式的表述方式,有着深厚的传统根源,也符合汉民族的审美习惯,因而为后世灯谜鉴赏者们所乐于沿用。

   灯谜作品的艺术美是灯谜美学的主体,其中文学语言和构思的运用,乃是表露灯谜艺术美的主要手法之一,是灯谜创作重要的一环,它突出地表现在能有效地唤起猜谜者和欣赏者的“美感”反映。同时,在谜作中适当配置和运用修辞手段,可以使语言朗朗

“小技”雕“大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