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击疫情感感人物事迹
一线抗疫群英谱:看,那些冲锋在前的白衣“95后”
崔肖——
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同事们在前线勇往直前,我怎么能当逃兵?”崔肖语气果断。
春节前,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护士崔肖回到故乡黑龙江过年。关注着疫情,崔肖的心也不停揪紧:“立即飞回武汉,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2月1日晚9时许,崔肖赶回武汉。第二天,崔肖就回医院报到。3日起,她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烧门诊上班,关键负责收发物资和诊区消毒工作。消毒器一手拎不起来,就让同事帮忙抬起来背到肩上;每次消毒一个小时、天天消毒3次。一天下来,肩膀被勒得生疼,胳膊也抬不起来。
另外,她还要监督同事规范穿戴防护设备。现在,一天6小时的班,加上穿脱隔离衣、交接班的时间,崔肖通常要在诊区待上7个小时。工作更累、风险更大,但崔肖毫不畏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吉琴——
期望一切全部能快点好起来
“1号床,心率有些快,等下复测,多关注。”
“32号床,要核酸检测复查。”
2月15日早晨,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吉琴快速地将医嘱记在本子上。吉琴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也是此次支援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
“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吉琴说,刚得悉湘雅二医院要组建援助医疗队时,她就报了名。2月4日,吉琴跟着救援队抵达武汉。
从5日开始,吉琴就一直忙个不停,预检分诊、帮助查房。即使完成了本班的职责,吉琴和同事们也会随时待命,“一有紧急情况,我们就要顶上去。”
吉琴说:“这里的患者很热情,很配合诊疗,医患相互加油打气。我喜爱武汉,期望一切全部能快点好起来。”
吉琴老家在湖南沅陵,哥哥是一名医生。“医生护士,救死扶伤。这是一份价值无法衡量的工作。”吉琴说。
余琳欢——
想家,但武汉更需要我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琳欢在日志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隶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早晨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天天全部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停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初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琳欢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琳欢和另外两名护士照料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现在的余琳欢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琳欢说。
2月14日,余琳欢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很兴奋:“尤其快乐,这是我们团体战斗的结果。”
最近几天,余琳欢显著感觉很多患者变得更主动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她忽然说了句,你们全部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琳欢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贾娜——
痊愈后毅然重返岗位
2月15日,是贾娜重回战场的第五天。从早上8点开始,她一刻不歇地为患者打针、上呼吸机、抽动静脉血、写护理文书,连吃饭的时间全部很担心……工作即使忙碌,她却十分笃定。
贾娜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
最新抗击疫情感感人物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