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雕刻师”的成功之道|最强雕刻师
李凯军,男,34岁,中国一汽集团铸造模具设备厂工具钳工,一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她是现在中国最“红”的“高级蓝领”,开着小轿车上下班,享受高级经理待遇。她在钳工这个传统职业上异军突起,在钢铁上雕刻出灿烂的事业。在一个五尺钳台上,李凯军是怎样“铸造”她辉煌人生的呢?
掌握技能,熟练技能
我自小很好强,不愿意被人说闲话,做事情总是力争完美。1989年,我从一汽技工学校毕业,进入一汽模具铸造厂做模具钳工。
我学习的专业是维修钳工,和模具钳工完全是两个工种,一个是维修类的,一个是制造类的。让我做工具钳工,专业不对口,我有些恼火,但我最终还是服从了安排,在师傅的率领下开始向工具钳工转型。
三个月后,我开始独立工作,提前半年出师。能快速转型成模具钳工,离不开我对钳工基础功的熟练。
掌握基础功没有捷径,只有练习、再练习,最终熟能生巧。我从小就喜爱动手做部分小东西,比如做个凳子,砌个墙修个小家电什么的,这种自小养成的动手习惯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做钳工是个细致的活儿,必需心无旁骛地花极长的时间铲、磨、抛光……需要极大的耐心。而我是个“多动”分子,喜爱体育,但没想到在钳台上却能平静下来。为了把金属平面打磨抛光,我们只有一个动作――不停地用砂纸摩擦金属平面。最初用粗砂纸打磨,然后换上细砂纸、更细的砂纸擦拭,最终的砂纸细软得即使磨在手上全部感觉不到。最终,金属平面像镜面一样光滑。没有耐心,性子急躁是没措施做这个工作的。当初老师检验我的作业,认为有“四级技工”水平。
从心里来说,我更愿意做一个工具钳工,维修钳工常常是多个人会诊机器故障,无法表现个人的能耐,而工具钳工就不一样,干好干坏,全部算到自己头上。做差了他人能瞧得出来,做得优异也是自己的成绩。而且制作模具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挑战和困难,想着法子出一个好的模具,这其中有很多发明性的空间。
工具钳工很主要,没有一个国家能将钳工器械化,模具钳工必需靠手工一点点地打磨、修改。但做好这个细致活,基础功是远远不够的。当初,模具厂有很多师傅,我就跟在她们后面跟着学,掌握了车、铣、刨、磨、镗、焊、电火花、座标镗等工种的操作技能。只有技能掌握得比较完善了,碰到困难的时候才会另辟蹊径,发明性地完成工作。技多不压身,而且眼光也开阔了,工作中碰到问题时,思维就灵活多了。我们的工作和雕刻很像,只是先有图纸,领会了意图在钢板上雕刻。
掌握技能了,还得动手、动脑,能干肯干加窍门,加工一个模具的过程是一个发明性的过程,只有开动脑筋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模具。
压铸模具“座模”有个技术难题。若没有抠出粘在模具内的废件,就会损坏价值高昂的模具。为此我研制了一个拔模器,很轻易抠出模具里面的废件,这个拔模器在压铸模操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被同事们称之为“李凯军拔模器”。
我以为模具装配平装的传统工艺有缺点,于是我就将模具改成竖装,这么定位正确、速度快,而且模具也不轻易损坏,工效还提升了10倍。
抓住机会,突出自己
有了技能,我就取得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为技能突出,我开始负担起厂里“急难险重”的任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一汽加紧了市场化进程,品牌意识开始加强。1997年集团企业为树立民族汽车工业
“钢铁雕刻师”的成功之道-最强雕刻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