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
从宏观角度看,其研究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从微观角度看,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能力素养;
(4)职业心理健康。
。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
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教师专业化形成系统的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
(2)制定法律法规;
(3)提供经济保障。
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要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出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
(2)恒于研究;
(3)勤于反思;
(4)勇于实践。
。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第三,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
。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
第一,首先教师方面应该做到: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方面应该做到: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最后,其他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1
特岗大纲复习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