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小儿发烧的几个关键问题全网发布: 2013-05-31 11:23 发表者: 张志侨(访问人次: 20071) 感染科张志侨时下正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其常见症状表现为发烧、口腔疼痛、手足臀等部位出皮疹等。由于小儿病情发展变化快, 又不能表述自己的病情,6 个月到 5 岁的患儿高热期还可发生惊厥, 因此父母往往非常着急。下面就一些家长常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1 、发烧一定要用抗生素吗? 许多家长入院后直接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 其实临床上 90% 的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 为自限性疾病, 因此不主张应用抗生素。除非明确合并有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性感染时则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2 、发烧一定要打针或输液吗? 打针虽然见效快,但也有副作用。目前儿童退烧针剂主要为吡唑酮类, 如安乃近、安痛定等。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 容易引起虚脱、臀部肌肉损伤、感染甚至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因此宜慎用上述针剂, 可选用专为儿童设计、安全速效的儿童口服剂。 3 、发烧是否需立刻退烧?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要求医生立即退烧, 其实中低度发烧本身并没有什么危险。烧一般不会损伤大脑, 也不会导致死亡, 研究表明只有体温超过 ℃时大脑才会受到损伤,而在 ℃- ℃时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这种情况下退烧可能会延长病程, 但患儿出现高热惊厥、身体极度衰弱或有严重肺心病时则需退烧。此外 2 个月内的小儿发烧多由感染引起, 原则上不予退烧药物, 以免因退热而忽视对感染病情的判断。 4 、如何选择退烧方法? 退烧方法包括常规护理( 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凉爽、脱去过多衣服)、物理降温(冰袋降温、酒精擦浴、温水浴)和药物退烧。中低度发热往往不需药物退烧, 只需常规护理及物理降温即可。高热伴寒战者或伴出汗者不宜酒精擦浴, 擦浴时禁擦前脸、腹部、足底、心前区、枕后、耳廓、阴囊, 此外酒精擦浴对幼儿副作用较大, 因此温水擦浴法才是婴幼儿物理降温的最好办法。高烧时可给予药物退烧。 5 、如何选择退烧药? 临床上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有四大类: 水杨酸类( 如阿司匹林)、苯胺类( 如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 如氨基比林) 及其他抗炎有机酸类(如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和瑞夷综合征, 因此禁用于哮喘、过敏体质及病毒感染患者。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可见过敏反应、药物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间质性肾炎、肝损害、溶血性贫血。氨基比林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水钠潴留、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甲状腺肿大及黏液性水肿
手足口病小儿发烧的几个关键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