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里的金钱学问:金钱投资的学问
过完年,每个宝宝全部会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对于小宝宝来说这些崭新的纸币还不如花花绿绿的广告纸来得好玩,但对于2、3岁的宝宝很可能就对“钱”更感爱好,因为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金钱的魅力,比如,钱能够买糖吃,还能够买玩具等,正是因为“钱”有这么的用处,她们才会对钱格外的感爱好,既然如此,在宝宝得到长辈的压岁钱时,父亲母亲是不是能够趁机对宝宝进行部分金钱的随机教育呢?让宝宝及早认识金钱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为宝宝长大后能正确对待金钱打下基础。
让宝宝认识“钱”,宜早不宜迟
3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够识别硬币和纸币,这时,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两个储蓄罐,把平时不用的钱,一角、五角等钱币投入第一个储蓄罐,积到一定数目标时候,把零钱取出来,同孩子一起到商店买一点小商品,让她初步包括货币交换的道理。也能够把宝宝的压岁钱投人第二个储蓄罐。作为短期储蓄。等储蓄到一定数目后用于购置较为珍贵一点的物品或交纳学费等,但在动用这笔钱时,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明白动用这些钱去做什么?为何要这么做?逐步树立起宝宝正确的金钱观念。
和宝宝一起玩“认识钱币”游戏
第一步 初步认识
和宝宝一起翻看,一页页地给宝宝讲解不一样年代、国家、风格的多种钱币。宝宝即使还不能从风格迥异的钱币中看出各国的文化风俗,但起码对中国的钱币有了很深的认识。比如中国的钱币,不论是五、六十年代发行的,还是九十年代以后发行的,全部有着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钱币上的国徽。从钱币的人物改变上。宝宝还能够认识到部分伟人和部分少数民族等。
看得差不多了,母亲能够考问宝宝部分不一样钱币上的特征。比如过去的1分、2分、5分纸币上全部是什么图案?什么时候发行的钱币上有防伪标志?这么的提问会让宝宝一下子掌握不少钱币的特征。
第二步 交换钱币
在宝宝对钱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母亲能够拿出部分宝宝的压岁钱(纸币),再将宝宝储钱罐里的硬币倒出部分,这时就能够和宝宝玩换钱币的游戏了。
母亲将纸币划归己有,将硬币划归宝宝,然后用纸币和宝宝兑换硬币。如先用5元、10元、20元的纸币分别兑换成一样面值的1元、5角或1角的硬币;再用这些纸币兑换不是一样面值的硬币。换成一样面值的硬币时,比如10元纸币能够换成10个1元硬币、20个5角硬币、100个1角硬币等,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宝宝的加减计算能力。
第三步 模拟演练
母亲能够将宝宝的玩具当成待售商品,――估价,分成两堆,和宝宝对卖。比如宝宝的小熊估价8元。母亲拿出10元,让她找零;而她的玩具手枪估价4块8,母亲出5元,继续让宝宝计算找零。在这些“有意刁难”和找零练习中,宝宝对钱币的利用会更熟练。
第四步 实战演练
以上三步的最终目标,还是在为宝宝最终能真正的实战而作的铺垫。在结束上述游戏后,母亲能够带宝宝去超市买点东西,由宝宝付钱。在收银员还未找回零钱时,母亲能够问宝宝该找多少钱?然后再对照收银员找回的钱,来验证宝宝计算的是否正确。
经过这些轻松愉快的钱币游戏,能够让宝宝初步认识货币的样式、功效和使用方法,既让宝宝提前学习了“数学”,也开发了宝宝的智力。
怎样面对宝宝的金钱问题
钱,在孩子眼中含有神奇的力量,它隐含着“我是否安全?”的问题。怎样淡化金钱的神秘
压岁钱里的金钱学问-金钱投资的学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