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书法为何方法更主要.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书法为何方法更主要

  有些人学习写字,写了几十年还是写不好,根本原因是路子不对,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不会方法的学习,写得时间越长情况越糟糕。不得法的学习,就只能在原地转圈,像碰到了“鬼打墙”,即使走了不少路,劳神费力,徒费了时光,最终还是走不出来。不得法的学习很可怕!我们应该怎样更加好地学习呢?好的方法真的很主要。
  
  学习书法时间越短越好越合算
  书法关键是学习方法。要学会学习,学会举一反三,用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回报,在有限的生命里取得更多的知识。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在这里是标兵、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
  明朝书法理论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因为忽略了楷书的基础点画、结构的训练、写出的字轻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百分比不合适等弊病。因此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
  综上所言,中心意思是:学习楷书是手段,从中学来方法才是目标。从楷书入门书法殿堂是明智的选择,可是“康庄”大门。
  清ㄠ敧贞中云: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故细察六要,吾认为“得法”最主要,气质再好,天资再高,如不“得法”,就会走弯路,再“用功”也无济于事。气质不好,天资不高,只要“得法”,再加上“用功”,也会学好书法。
  在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情很得法,就是说她行事进退有余,分寸拿捏得很好,给人一个做事从容老练的感觉,那么在书法学习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在方寸之间运笔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得法境界呢?
  首先要选一个好的老师
  尤其是刚刚起步学习阶段尤为主要;古之学者必有师,只是很多后人只记住了成名的学生而忘了老师,就象知道王羲之,而不了解卫夫人一样,这从中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青出于蓝但可胜于蓝;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了老师,能够告诉你什么样是正确的写字方法,包含坐姿、执笔、临帖,继之,能够告诉学生怎样结体,怎样用笔,怎样体会古人的笔法等等,假如没有老师,单靠自己闭门造车,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体会到多种笔法技巧。学习他人的经验就是延长生命,缩短抵达成功的道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了老师,学生还能够提出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出现的的疑问,经过教学互动,不停处理出现的问题,这么才能不停的提升。
  书法的学习在于心悟手悟,心到笔到,即所谓得之于心应之和手,要此妙境非下工夫不可。书法作为一个技能,自然是熟能生巧,无非快慢而已。临帖就是向不会说话的老师学习,用功就是不停的学,不停的体会,不停的感悟,日久渐积,所习诸家之形质必了然于心胸,性情奔然于腕下,心手相当,游刃自若。
  择师也好,用功临帖也好,其实是一回事,一个是现在会说话的老师,一个是古代不会说话的老师,一个是教你,一个是你去学。作为学习的主体,有了老师以后,关键是用功,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径通成功,学海无涯苦作舟,舟达彼岸对于初学书法从哪种字体入手为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必须也不可能强求一致,只要得法并下得深功,从任何字体入手全部能取得成就,可谓殊途同归。但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所走旅程的远近曲直恐怕就大相径庭了。
  宜从楷入
  楷书从汉朝就已经有其雏形,魏、晋大为盛行,至隋、唐乃集其大成,初学者学习哪一朝代的为好呢?我认为从唐楷入手学书,有法可依,能把笔画写得方中矩,圆中规,直中绳,长短合度,轻重合宜,结构稳健,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唐楷法度森严,学习时轻易被那严格的规矩所束缚,而提出初学应从魏晋入手,说这么能够把字写得天真烂漫,自由放纵。
  我认为要把字写得或古拙,或俊俏,或庄重,或飘逸,或丰伟,或潇洒,或肃穆,或飞动,总而言之含有一定的风格特色,是很必须的。对于初学者却应力争结构的工整规矩。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不学平正,字就会歪斜无仪;但过于平正,又将呆板而无生气,因此又必需追求险绝;险绝过甚,便会狂怪无态,所以又要归于平正。这就是学书循环往复,不停升华的过程。以平正论,唐楷当之无愧。清代梁说:“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不然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先学法度森严的还是先学自由放纵的,唐徐浩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这话很有见地。我赞成先从点画瘦硬?ahref="naiping/"targe

学书法为何方法更主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4-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