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浅谈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生产关系国计民生,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毒黄瓜事件”出现在德国似乎是一种嘲弄(导致14 人死亡, 感染人数约 100 0人), 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诸国是最重视产品质量的, 对食品安全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也是全球最高的。德国出现毒“黄瓜事件”似乎让我们的三聚菁胺牛奶、皮革牛奶、瘦肉精猪肉、毒水果、染色馒头、非法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了半斤八两的比较, 然而这正是最令人担心的。其实, 食品安全在全球都是一样的, 只要稍有疏忽, 就有可能造成灾难。因此, 与其看笑话, 还不如认真了解一下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与参考。德国的食品监督归各州负责,州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方案,由各市县食品监督官员和兽医官员负责执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 bvl )负责协调和指导工作。食品生产企业都要在当地食品监督部门登记注册, 并被归入风险列表中。监管部门按照风险的高低确定各企业抽样样品的数量。每年各州实验室要对大约 40 万个样本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样本成分、病菌类型及数量等。德录所用原料的质量, 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也都必须有记录为证。根据这些记录,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查明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某个州的食品监管部门确定某种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 页脚. 告 bvl 。一旦确认某种食品有害健康,将由生产商、进口商或者州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新闻公报等形式向公众发出警告, 并尽早中止有害食品的流通。德国的《食品法》、《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 p 方案》和《指导性政策》是构建起食品安全监管的四大法律支柱, 彼此互相对应、互为补充, 组成了成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德国新的《食品和饲料法典》和《添加剂许可法规》完全与欧盟法律法规接轨, 在欧盟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范机制, 即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警报系统。《添加剂许可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量、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将所使用的添加剂一一列出。在德国, 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检验检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自我检测; 第二层次是介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完全独立的中介检测机构; 第三层次是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以检验检测为基础, 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统一。中介检测机构独立于企业和监管部门之外, 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 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公正。作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德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建立了分为“重、中、轻”3 个等级的召回制度。其中“重级”指可能导致难以治疗甚至死亡的危及健康的产品;“中级”主要针对可能对健康产生暂时影响但可以治愈的产品;“轻级”是指那些不会威胁健康、但内容与说明书不符的产品。召回产品, . 页脚. 对企业带来了损失, 实则避免了对消费者健康损害, 又尽可能地挽回了企业的诚信度。如果食品出了问题需要召回, 通常会先由企业在 24 小时之内向德国食品安全局和联邦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联合成立的“食品召回委员会”提交报告。该委员会经过评估拿出报告后, 召回过程就按下列步骤正式实施: 第一步, 企业向媒体发布召回新闻稿;第二步,通过媒体向消费者、各级经销商公布召回公
浅谈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