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俄罗斯文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文学同出一源,发轫于基辅罗斯 988 年定基督教俄罗斯文学为国教后的 10 世纪与 11 世纪之交。自此直到 17 世纪初,俄罗斯外患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作品,多为融宗教、历史于一体之作。只有 12 世纪末佚名作者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史诗般雄浑生动的文笔叙述 1185 年诺夫哥罗德- 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及最后回国的经历, 贯穿团结御侮的思想, 在内容和技巧上堪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媲美。从 1240 年起, 蒙古人入主罗斯近两个半世纪之久,使罗斯的经济、文化遭到巨大破坏。这一时期留下的作品不多, 比较重要的有《拔都灭亡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行传》( 13 世纪 70 年代), 以及索封尼记述 1380 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大败蒙古军事迹的《顿河彼岸之战》( 14 世纪末)等。 1480 年伊凡三世彻底战胜蒙古侵略者之后,逐渐崛起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全国性的文学代替了分散的地区性文学, 并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 主要反映进步小贵族同反动领主之间的斗争, 代表作为伊· 彼列斯维托夫的文章、伊凡四世(1530 ~ 1584) 同库尔勃斯基公(1528 ~ 1583) 的通信。 17 世纪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 1620 或 1621 ~ 1682 )的《行传》和宫廷诗人西密翁· 波洛茨基( 1628 ~ 1680 )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还出现了《戈列- 兹洛恰斯基传奇》、《萨瓦· 格鲁岑传奇》和《弗罗尔· 斯科别耶夫传奇》,及《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鲈的故事》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作品。 17 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到 20 年代, 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著作一度兴盛。 17 世纪下半叶, 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 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的格局, 题材和体裁都有所增加, 出现了大量描述社会生活、带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 或反映对新生活的朦胧憧憬与对旧传统的背叛,如《萨瓦· 格鲁德岑的故事》、《弗罗尔· 斯科别耶夫的故事》; 或揭露和讽刺社会弊端,如《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棘鲈的故事》。同时,宗教文学也有了新的特色。分裂派领袖、司祭长阿瓦库姆( 1620 或 1621 ~ 1682) 的《行传》( 1672 ~ 1675) 讲述他同推行教会改革的尼康大教长之间的冲突, 和受迫害、被流放西伯利亚的经过, 书中充满反强暴的精神和心理描写, 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为中心而又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著作, 文字朴素生动,受到后世作家的推崇。拥护尼康改革的宫廷诗人西梅翁· 波洛茨基( 1629 ~ 1680) , 为俄罗斯文学增添了新的体裁──音节体诗和诗剧。 18 世纪彼得一世时期的文学仍然是新旧杂陈, 具有过渡性质。沙费罗夫(1669 ~ 1739) 和费奥方· 普罗科波维奇( 1681 ~ 1736) 的政论反对守旧,宣传开明君主专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动向。 30 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础上兴起的古典主义,是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中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流派, 表现了启蒙主义同中世纪思想原则之间的斗争。康捷米尔(1708 ~ 1744) 的讽刺诗着重批评 20至 30 年代社会上的愚昧主义流毒和封建等级观念,到 50 年代还在广泛传诵。罗蒙诺索夫(1711 ~ 1765) 写颂诗褒扬开明君主, 赞美科学文化造福人类。他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 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 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诗人和剧作家苏马罗科夫( 1717 ~ 1777 ) 也有过很大影响,同时代人认为他的悲剧和罗蒙诺索夫的颂诗标志着俄罗斯新文学的真正开端。古典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特列佳科夫斯基( 1703 ~ 1768) 、赫拉斯科夫(1733 ~ 1807) 。在古典主义文学中,讽刺作品成长较快。 50 年代,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讽刺杂志盛行, 其中最突出的是诺维科夫(1744 ~ 1818) 主编的《雄蜂》(1769 ~ 1770) 和《画家》( 1772 ~ 1773) 。前者主要暴露象雄蜂一样过寄生生活的地主, 后者侧重抨击上流社会的崇洋媚外风气。此外还有艾明(1735 ~ 1770) 的《地狱邮报》(1769) 和楚尔科夫(1744 ~ 1792) 的《杂拌儿》( 1769 )。 70 年代末, 杰尔查文( 1743 ~ 1816) 的颂诗开始问世。他把
俄罗斯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