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汪曾祺汪曾祺概述汪曾祺( 1920 年3月5日— 1997 年5月 16日), 江苏高邮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 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 大部分作品, 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人物评价作品一览汪曾祺散文的特色相关事件汪曾祺与美食平静淡薄的汪曾祺人物自述相关评价人物生平人物评价作品一览汪曾祺散文的特色相关事件汪曾祺与美食平静淡薄的汪曾祺人物自述相关评价[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的汪曾祺, 1939 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39 年秋,汪曾祺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 师从沈从文等名师。众所周知, 该校师生的教与学, 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经常晚上看书, 白天睡觉, 或泡在茶馆里。但该校的制度是刚性的,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汪曾祺本应在 1943 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 只得补学一年。对此, 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 主要是英文) 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 72 岁了, 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经过一年的学习, 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 根据学校规定, 只能算肄业。因之, 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 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 在填各种表格时, 他只是写 1939 年至 1943 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 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 但在校期间, 他读书之博之杂, 让后人称道, 加上受名师熏染, 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学生活, 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0 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 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 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 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 1950 年调回北京, 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 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 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 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1963 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 年重新开始创作。 80 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 1981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 写记忆里的人和事, 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 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 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3] [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 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
汪曾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