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今后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据农业部网站消息, 2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 1 号文件) 正式公开发布,今年中央 1 号文件为什么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央 1 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一系列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农业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记者: 新世纪第九个“中央 1 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农村, 您对此有何感想和总体考虑? 陈萌山: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感到这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农业部门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2012 年, 农业部将继续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不动摇,把握稳中求进的总方向, 突出“巩固、加强、优化、改革”, 再夺农业好收成。巩固, 就是要巩固增产增收的好形势, 扩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果, 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工作机制, 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在新的起点上稳步前进。加强, 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加强体系机构建设, 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 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更大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优化, 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支持主产区、生产大县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改革, 就是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 总结、推广基层经验,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记者: 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您认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萌山: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但是, 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 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 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 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 用工成本迅速上涨, 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在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的基础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今年的中央 1 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记者: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如何,不足在哪里? 陈萌山: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相比, 与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 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 跟踪式、模仿式, 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 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
今后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