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于天地间读后感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出生于战国末年,第四部读后感。一个天马行空,超然豁达,不为物累的逍遥智者。楚威王重金"许认为相",庄子拒绝了,"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说,古人的最高智慧已达成顶点了,那就是"未始有物"。古人已经了解到过去、现在、未来的改变过程,认识到历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这一认识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站在了很高的高度,万物充满改变,"沧海桑田",本质是虚无的。
庄子的智慧确实是高人一等的。她对儒家的"行仁义,施仁政"早有预言,"千世以后,其必有些人和人相食者也"。事物总有两面,因为儒家价值观的提出,难免会有些人以"仁义"为标榜,施以假仁假义,伪君子,假道学的出现心然造成人骗人,人杀人,人吃人的社会现象,鲁迅先生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
庄子认识到,人有身体和心智。身体有感官,由此引发情绪和欲望,造成人的多种困境。人太执着于自己的形体即多种欲望,于外界事物纠缠不清,天天勾心斗角,为物所累。因此庄子提议"堕肢体,黑出聪慧,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即去掉执着和欲望,排除外界干扰影响,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由。提升生命的境界"天地和我并生,而万物和我为一",读后感第四部读后感。这时人就能够和道合一,逍遥游于天地了。因此庄子是智者,悟到了"道",追求心灵的自由--。排除外界干扰,把握住人的精神状态,提升精神境界,和宇宙化而为一,像大鹏鸟一样,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达成精神逍遥的境界。
庄子是智者,也在于参透了生死。妻子死后,庄子悲痛以后却"鼓盆而歌"。庄子认为死也是一个解脱,就象是归家一样"回归大本",视死如归。当然,庄子自己快死时,学
庄子逍遥于天地间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