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反思.docx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十分富有童趣,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通过故事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那么新的教学自然也应把主体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学生学习不是将知识进行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通过其自主活动,新知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相互作用,来补充、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课堂设计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力求从学生的角度,站在学生的高度去思考。并且,,都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作,平等对话。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亮点有三:
1、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引线,搭建对话平台,使学生易于融入课文情境。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教学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1)以小朋友爬山的经验引入,体会小松树站在山上得意骄傲的心情。(2)老师以借铅笔为例,用学生生活中的细节来引导学生理解小松树的傲慢、没有礼貌,自然流露出对小松树的不喜欢。
2、深入学生的心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1)是巧用表情图,激发兴趣,加深情感体验。小松树站在山上会是什么心情?出示三幅表情图:一幅得意洋洋、轻视看不起,一幅发怒,一幅高兴。让孩子在读了小松树的话后,再体会感情。(2)师生共同商量,通过感情朗读,配上动
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