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介绍|王羲之介绍
王羲之在中国有着主要的历史地位,她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有关王羲之的人物介绍,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物介绍,期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人物介绍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她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大家称她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草书、行书、、、行楷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发明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全部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名人对王羲之书法的称赞
王僧虔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现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唐代张怀耿曾在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利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这说的是王羲之学习书法的用功。
萧衍(梁武帝)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认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他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他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抚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的轶事典故
相聚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个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此帖为初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初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初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听说以后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和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代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址遍布全县各地。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发多个地方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还有遗址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羲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
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底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以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经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全部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措施。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些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幅对联写的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幅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经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竹扇题字
听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
王羲之的介绍-王羲之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