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中学 陈景瑛
教学目标
1.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三. 教学安排:1课时。
本文教学从三个方面展开:1、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2、立足课文,感知内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3、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方面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展示康乃馨和萱草花的图片)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世界各国人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接下来,我们看看胡适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写他的母亲。
(二)了解胡适及其母亲 。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三).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3、请用简洁的
《我的母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