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德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当代汉语解读
道孕育了世间万物,德滋养着世间万物,天地让万物含有不一样的形态,而世间的多种力量相互作用之下,万物又有了多种功用。因此,世间万物尊崇“道”,也认为“德”尤其宝贵。道受到尊崇,德被看重,没有些人给它尊贵的爵位,然而它自己却一直这么做。道孕育万物,德畜养万物,让万物生长,让万物成就,让万物养育,让万物丰厚,让万物生养,让万物有保护。道产生万物却不去拥有万物,有作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率领大家却不说自己是主宰,这就是深远的德行。
延伸解读
这一章是老子有关道、德和万物的关系的理论,是有关天之道特征的叙述,方便用于提醒圣人之道。
心中明白了道,要有德行来畜养,做到知行合一,在详细的事件中给予“道”以形态,用“物”和“器”来涵养“道”。物,指物体的本身,实物。器,物体的功用、用途。
老子的世界观是这么的:道,也就是天之道,是无名无形,不可捉摸的。而它落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有详细的形态了,一个混沌的状态,不分阴阳、混沌一体,这就是道在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基础,开始有名有形,这个时候叫“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一”。所以,“道”和“一”不是一回事,“一”是道在这个世界里的详细表现、实物存在。根据河上公的讲法,这“一”就是德,德开始畜养“道”所生成的混沌状态,不停让它增大,畜养它,然后开始分出阴阳,阴阳合一再变成一个新物质,是阴阳合一的物质。然后再生成了许很多多新详细的物质。“三生万物”,也就是“物形之”。物体有了形态以后,便有了多种功用,成为有用的多种详细的“器”,称为“器成之”。
“道”是世界运行规律,无名无形,我们捉摸不到,而“德”是道在这个世界上的外在表现。我们也能够了解为:“道”是里面的内涵,而“德”则是外边行为表现的品德。我们明白了“道”以后,光懂还不行,假如不在详细的德行上表现出来的话,明白也是白搭。所以,悟道之人必需践行“道”,明白以后要说,让更多的人明白,更主要的是要做,要有详细的行动。那么践行的“德”越多,“道”就越巩固,这就是用“德”反过来畜养“道”。
因为万物由道生之、德畜之,因此万物尊重道和德。而这种尊重、尊贵并不是他人加封的,是自然形成的。
“爵”最早时候当一个鼎,这种“鼎”代表身份、地位。也就是说当年只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配拥有这种鼎,这叫“爵”。以后引申为爵位,也就是说一个人高尚的地位。
道德为何这么尊贵?是因为即使不给她尊贵的待遇和名位,人家也一直这么做,因此万物愈加“尊道而贵德”。这个道理很有意思,对我们生活中的指导太有意义了。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个是我尽可能地做工作,不在意回报;另一个人是我就要这个爵,每做一点事我要这个回报,给我好的评价,给我点赞。假如你是领导,你会喜爱哪一个人?假如你是群众,你会喜爱哪一个人?
唐朝名将郭子仪大家全部把她当做一个武将,其实她绝对是悟道之人,她的境界很高,她就是“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每次平叛以后,朝廷里的宦官就在皇帝面前说她坏话,不停地整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