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复习题一、名称解释 1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 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 、发酵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3、菌浓度的测定是衡量产生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 一般前期菌浓增长很快, 中期菌浓基本恒定。补料会引起菌浓的波动,这也是衡量补料量适合与否的一个参数。 4、搅拌热: 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 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 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 5、分批培养: 简单的过程, 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 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 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6 、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接种量= —————————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7 、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 mmol O 2?g菌-1?h -18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9 、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 在冷却到接种温度, 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10 、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 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 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1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初级代谢产物。 12 、倒种:一部分种子来源于种子罐,一部分来源于发酵罐。 13 、维持消耗( m) 指维持细胞最低活性所需消耗的能量,一般来讲,单位重量的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用于维持消耗所需的基质的量是一个常数。 14、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 又非前体, 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15 、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在此过程中只有料液的加入没有料液的取出, 所以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体积比发酵开始时有所增加。在工厂的实际生产中采用这种方法很多。 16 、发酵热: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什么叫净热量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 机械搅拌产生热量, 而罐壁散热、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这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发酵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发酵热大,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17 、染菌率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染菌批次数应包括染菌后培养基经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的批次数在内 18、连续培养: 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放出等量的发酵液, 使发酵罐内的体积维持恒定。达到稳态后,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产物浓度,限制性基质浓度都是恒定的。 19 、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20 、回复突变由突变型回到野生型的基因突变 21、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常用的无机氮源有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利用一般比有机氮源快,所以也称之为速效氮源。常用的有机氮源有黄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等。它们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吸收后再进一步分解代谢。微生物对它们的利用较无机氮源慢,故称迟效氮源。 22 、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 23、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和功能, 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是将传统发酵于现代的 DNA 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集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24 .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直接参数是指能直接反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状况的参数,如 pH 、 DO 、溶解 CO 2 、尾气 O 2 、尾气 CO 2 、粘度等。间接参数是指那些通过基本参数计算求得的参数, 如比生长速率(μ)、摄氧率( OUR )、 CO 2 释放速率( CER ) 、呼吸熵( RQ ) 、氧得率系数( Y X/O ) 、氧体积传质速率( K La) 25 .临界氧浓度所谓临界氧浓度是指不影响
《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复习题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