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友好文化的思索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促进友好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汇报对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很多新任务,如首次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停给予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城镇、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楷模作用,引导人民自觉推行家庭责任,重视人文关心和心理疏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紧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输体系,设置国家荣誉制度,等等。
我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到我们县一级,就是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促进友好文化建设。详细来说有以下几点。
,加固精神支柱。一个人没有理想和远大的理想,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会安于现实状况,甚至会堕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理想,这个国家、民族就会失去凝聚力,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青少年中、乃至在全社会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克服流行多年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信仰危机。这一工作十分繁杂而艰苦,必需充足发挥包含宣传、媒体、党派、社团等在内的一切教育手段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远大理想的灌输,经过家庭、学校、社会多种功效,强化教育的力度,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懂礼貌、不讲诚信等种种行为,对于个人来说是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缺失的表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国民素质和文化修养低下的表现。加强公共道德的教育,使公民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财物、尊重她人、文明礼貌、老实守信的公德,作为社会主义友好文化建设的一项任务,显得十分突出。广泛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应该是提升国民素质、建设友好文化的切实之举。跟公共道德同在的是职业道德。假如我们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全部有令人称颂的“医德”,学校里的老师全部有令人尊敬的“师德”……再假如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全部能受到社会和其服务对象的首肯,那么,很多的职业道德操守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所以也就是一个友好的社会。所以,建设友好文化和构建友好社会,从强化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切入,应是必由之路。
,重树家庭伦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既是社会的组员,又是家庭的组员。一个对自己的家庭组员关爱倍至的人,并不一定关爱自己的同事或其它社会组员;但一个连自己的亲人全部不关爱的人,极难想象会去关爱和她毫无亲情关系的其它人。所以,家庭伦理建设不但关系到家庭的友好安宁,还关系到一个小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友好安定。加强家庭伦理建设,能够有效地避免犯罪、提升社会公德意识及增强社会稳定,这是在建设友好文化和友好社会中不容忽略的步骤。
4
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友好文化的思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