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筋的锚固长度
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以第 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 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
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 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
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 符合图集的规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 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 再按一定间
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 计算梁的下部纵筋,
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
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 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
度不小于 ,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 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
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 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
哪一种算法?
答: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 54 页注 6 实行。
梁问题( 2):关于 03G101 图集第 54 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
拐直角弯 15d 和直锚长度不小于 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
laE 也不要紧。”
答:laE 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
变化,所以,不应以 laE 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 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
当注意保证水平段≥ 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 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 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 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
长达 laE 的错误方法。
问题( 3): 对比《 96G101 》、《00G101 》、《 03G101 》三本图集,在最早的
96G101 图集》的 “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
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 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 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 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 支
座省去不注(图 )。”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 这一条不见了,但“ ”
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
再以《 03G101 图集》的“ ”为例,在KL3 、KL4 、KL5 的中间跨,也都
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 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
图集》中,肯定《 96G101 图集》“原位标注”中的“4第条”。
答: 应该在 03G101 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问题( 4): 《03G101-1 图集》第 24 页“注: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
时,⋯⋯ 其锚固长度为 la 或 laE 。”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 座
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 如果进行弯
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 法:
(1)弯折长度 =laE - 直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 适)
(2)弯折长度 为“多少倍的 d ”(不会是 “15d& nbsp; ”吧?)
答: 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
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
问题(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 + 弯钩 15D ,可否减少弯钩长度
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筋锚固长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