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高境界- 顺应四季、天人合一人来源于自然。人类的活动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顺天应时,天人合一。如此则气血运行畅达,健康长寿自然而来。人和树木是一样的。秋天的时候,分布在树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秋末,枝叶相对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树叶就会逐渐变黄、掉落。冬天, 树枝上的营养藏于树根, 树木完全停止生长, 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 营养又从根部开始向树枝走。但因里边的营养向外发, 外边还没有准备好条件, 就会长出一个芽。夏天, 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 所以枝繁叶茂。而秋分一起, 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 树叶又开始变黄脱落。总之,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规律。我们人除了整个生命周期有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四个阶段与自然界的四季相似外, 在一年里受四季影响也十分明显。一年四季之养生春天,人体的气血从里向外走,内里气血相对不足。所以春天人容易困倦, 常常睡到半夜就醒。这是因为肝阴不足。把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肝, 所以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春天养生需要注意的是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讲道: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早睡有助于阴气闭藏; “广步于庭”就是经常到外面去走一走,接触一下大自然那种万物生发的感觉, 与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状态。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中医说, 五脏里肝有抒发的作用, 它可以让你的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 所以春天一定不要郁闷, 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到影响。春天由于气血向外走, 肝血不足, 应注意养肝, 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病食物, 如笋、鸡、动物肝脏等。笋性寒、滑利耗气。人有痼疾, 其气多虚, 食笋后更虚, 易引发咳嗽、哮喘、咯血等病复发。鸡能动风助肝火, 肝能补肝,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 食肝和鸡易引起肝木偏亢,导致慢性肝炎及高血压等病复发。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 益肝和中; 菠菜, 利五脏通血脉; 山药, 建脾补肺; 淡菜, 滋肾养肝; 银耳, 润肺生津、养阴柔肝; 燕麦, 益肝和脾, 能补虚损、止虚汗、降血脂。还可喝一些菊花桑椹茶,此茶有疏风清热、平肝柔肝、养血益肾润肺作用。夏天, 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 里面的阳气不足, 容易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这是因为夏气和心气相通。夏天人容易烦躁发脾气, 本来气血都到外面了, 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所以一定要记住夏天忌怒。中医讲夏天应注意“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这里的“晚”也不是无限度。以什么为限度呢?就是要跟着太阳走。夏天应该让身体经常出汗才有助于阳气向外生发。现在, 很多人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 在单位开、家里开、汽车里还开,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利于气血向外走, 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夏季宜养心气。这时由于气温高,身体出汗多, 心脏病患者本来就心气虚,出汗多则心气更虚。这时喝一点“参脉饮”有助于心气的滋养。“参脉饮”里面就三样药: 党参、麦冬、五味子。党参是补气的, 麦冬是清肺热的, 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 让你的汗别出那么多。夏天喝一点“参麦饮”可以改善胸闷、气短、汗多的症状。老弱者锻炼强度不可过大, 且时间应选择在早晨, 以微出汗为度。从夏应养心的角度说, 最好运用气功调整呼吸, 使心神安定, 以利消除烦躁感。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 多喝水, 多食蔬菜、水果、杂粮, 少食油腻和甜食, 忌食动物心脏。因为出汗多, 盐分损失也较多, 要注意补充盐分。中医认为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 多食咸味以补心。年老体弱者应多吃消暑益气、生津、易消化的食物,慎食生冷。因为夏季外热则内寒,外实则内虚, 过食生冷就容易闹肚子。当然,老弱者在盛夏饮食也不能过于清淡。出汗多除了水和盐的流失外, 还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锌也会随汗排出。所以, 老弱者夏季应适当吃些瘦肉、鱼类、蛋类。如紫菜汤(水发紫菜 15 克、水发冬菇 50 克、芦笋 10 克、味精、料酒适量), 不仅能消暑热、补身体, 对动脉硬化、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莲子粥(莲子 20 克、薏米芡实各 10 克、白木耳少许), 有滋阴养神、清热解暑之功效, 还能治疗躁热失眠; 用茯苓、糯米制成的阳春白雪糕是肠胃虚弱之人最好的补品;绿豆粥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秋天,树叶一落的时候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肺气有宣发和速降的作用, 它可以使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 所以肺气与秋气相通。秋天要早卧早起。这是因为白天人的阳气在外,晚上阳气归于内, 早卧早起符合气血逐渐向里贮藏的状态。秋天要注意保护肺, 不宜过于悲伤,过悲伤肺。《黄帝内经》在谈到秋季养生时明确指出要“养阴”。中医所说的“阴”是指人体的津液、血液、阴精等,这些都是营养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但因秋季人的气血开始由外向里收,外边气血相对不足, 就容易发生“秋燥”。主
养生的最高境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