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校本教学研究
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定义。
“为了教学”——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校本考教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到校本教研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学校与教师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 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 ,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对教学的切实帮助却要小得多。
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这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 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如果只是传达指示和分派任务,即便天天在学校,也不能说教学研究的基地在学校。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学校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普遍提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不同于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
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就应该对中小学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加以澄清。 例如,有一些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仅由学校个别科研能人或者校外专家代劳,或者教育科研项目越做越大,甚至要形成某某理论,这不仅让广大教师对教学研究望而却步,也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力和责任。况且这样的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所以,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
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校本教研,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
核心 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人。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三、 校本教学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上完课反思一下自己今天课上得怎么样,把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一下,与同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就读读书或请专家来点拨点拨,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
1、自我反思
校本教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