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别董大
《别董大》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创作的两首七言
绝句,本作品中的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
范之作。
《别董大》
诗词原文
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①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
行第一,故称“董大”。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别董大》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⑥谁人:哪个人。
⑦君:您。这里指董大。
⑧翮:翅膀。
⑨飖:随风摇动。
诗词译文:
第一首:天际的乌云绵延千里,日光昏暗,北风呼
啸,雁声凄凉,大雪纷飞。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
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诗词鉴赏:
第一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
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
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
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
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
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
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似乎也变成了
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
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
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
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
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
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
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
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
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
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
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
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
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
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
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
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
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
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
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
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
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
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
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
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
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
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
斗、去拼搏。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
别董大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