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进下粉尘防治措施
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防治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 10m- 1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 10〜1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 侧10〜1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75%回风巷距离工作面 10〜1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75%
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 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80% 放炮1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95%,呼吸性
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
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防治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 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
4、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转载及运输环节应采取粉尘 综合治理措施,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85%
5、煤矿井下所使用的防、降尘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 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6、个体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尘用具。
, 防止
产生职业危害。综合防尘措施
腾龙煤矿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主要是:①采、掘工作面;②采煤 工作面的运输顺梢;③装载点及卸载点;④主斜井;⑤运输大巷;⑥ 区段溜煤眼;⑦盘区煤仓;⑧运输上山;⑨地面储煤场;⑩排研场。
要将空气中的矿尘浓度降到安全标准以下,矿井必须采用综合防 尘措施,并以风、水为主。包括通风防尘、湿式作业、净化风流和个 体防护等措施,并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
1)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利用风流将井下作业地点的悬浮矿尘带 出,稀释和排出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积聚的有效措施。因此 控制好风速对防尘具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掘进工作面最优风速 〜
,~,不允许超过4m/s。
2)巷道降尘:(1)离掘进工作面20m左右地方设置水幕净化风流, 放炮后开启供水阀门。水幕随着掘进工作面推进而挪动位置, 一般每 推进20m®动一次。本矿在掘进头1和掘进头2后方20m处设置水幕 除尘。(2)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梢、回风顺梢离工作面20米左右地方设 置水幕净化风流,离巷道入口约 20m设置水幕。(3)另外有转载点设 喷雾洒水降尘。根据风流中粉尘浓度而开启供水阀门。 巷道水幕见示 意图7-3-4
图7-3-4巷道水幕示意图
3)巷道风速检测及要求:定期检查各个巷道的风速,及时调整和 控制不合理的风速,防止因风速过大扬起落尘或风速过小不能及时带 走空气中的粉尘。
井巷中的风流速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井 巷 名 不小
允许风速(m/s)
最低
最高
副斜井
8
主斜井
4
风井
15
主要进、回风巷
8
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
巷
4
掘进中的岩巷
4
其他通风行人巷道
4)粉尘检测及要求:矿上配备粉尘采样器(矿用本质安全型)用于 检测采、掘工作面以及其他产生粉尘较大地点的空气, 本矿采用呼吸
性粉尘采样器AQH-1及呼吸性粉尘测定仪ACH-1各两台,可及时发现 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是否超限,若超限立即分析并采取对应 措施,需要设专人进行矿井粉尘的检测。
5)及时清尘:设专人清扫和刷洗巷道周壁沉积的煤尘,以防止煤 尘在井下堆积超标并及时清运出矿井。
6)湿式作业: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要求湿式作业,按规定采 用湿式打眼,装药必须用水炮泥,放炮后进行洒水降尘。
30mg/L; PH值在
6)水质要求:对井下防尘用水要求必须过滤以达到防尘用水的水 质要求。对水质的规定为:含有固体悬浮物不超过
〜;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L。
7)个体防护:为了防止尘害,保护职工健康,做好职业病防治工 作,必须切实抓好控制和消灭尘肺的发生的工作。加强防尘工作的领 导,贯彻防尘措施,提高防尘、降尘效果。有计划的对工人进行定期 检查,并建立健康卡片,了解尘肺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作好防尘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个体防护是综合防尘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防护的 防尘用具主要包括:防尘风罩、防尘帽、防尘呼吸器、防尘口罩等, 其目的是使佩戴者能呼吸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又不影响正常工作。
腾龙煤矿可采用经济实用的防尘口罩作为其个体防护的措施,对 长时间工作在采掘工作面等产尘大的地方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
.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
1)湿式打眼
1)工作面应采用湿式打眼,使用专用的水炮泥,使爆破时水滴和 粉尘的惯性碰撞和凝并使粉尘迅速沉降。水炮泥爆破除降尘效果外, 对降低爆焰、温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