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 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 在人类历史中, 文化, 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 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 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 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 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 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 前去讨伐, 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 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一)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 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 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 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 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校要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 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到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 饱览古今传统经典, 理解内容, 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 逐步达到“知而行”, 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结合班级的特色, 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 有鼓励, 有悔悟, 有希望, 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