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奋进中的武威工业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大地吹起了改革的春风,甘肃武威工业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十年中,武威工业犹如一艘大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奋勇扬帆前行, 历经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与磨练, 经受了改革带来的阵痛和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不断更新观念,加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努力提高各行业、各企业的素质与实力, 克服重重困难, 较好的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逐步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工业经济逐年持续发展。一、武威工业改革发展历程回顾 1 、突破计划经济的羁绊,走上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从 1978 年中共中央发布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武威工业经历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思想路线转变, 1984 年,武威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从农村转到城市后, 工业经济从国有企业改革入手, 发展非公有制工业, 推动了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到 1991 年, 非公有制工业从无到有, 个数达到 3685 户, 工业总产值达到 7042 万元。 1992 年, 武威市坚持" 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 的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不断向企业" 放权让利", 国有企业逐步向公司化进行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到 200 0 年, 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改革初期的国有、集体结构发展成为国有、集体、国有控股、股合、私营、港澳台、个体经济结构, 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达到 351776 万元,比 1991 年增长 49倍, 年均增长 % 。 2 、实施全面改革,走科学发展之路 2001 年开始,武威市工业逐步完成了计划向市场、国有向非国有、管理向自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前一轮改革, 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 分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共确定出工业改革企业 137 户,在总结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提出" 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紧扣产权,注重实效" 的指导思想和" 两个置换,一个保障, 一个创新" 的工作思路,使改革工作趋于成熟,机制性、体制性障碍得到有效解决。到 2007 年,纳入改革的 137 户工业企业,已全面完成改革,公有制企业以减少到 39 户,生产份额下降到 % 。二、武威工业发展成果辉煌 1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武威市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截止 2007 年底,武威市共拥有工业企业 7428 家,比 1978 年增长 倍, 其中: 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73 家,总资产达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倍,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倍。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等级不断上升, 2007 年武威市达到大中型企业标准的有 6家, 分别是: 武威市电力工业局、甘肃皇台(酿造)集团公司、荣华集团公司、青岛啤酒武威有限责任公司、古浪鑫淼公司、天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比 200 0 年净增2户, 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 亿元;比 200 0 年增长 倍; 总资产达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倍, 最
改革开放三十年奋进中的武威工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