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本节主要掌握税收制度的组成,即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两种类型,了解我 国税收制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流转课税
注重掌握以下问题:
一、流转课税的对象和特点。
二、流转课税的主要税种。
几点提示:
(一)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二)特别重视增值税有关内容,包括增值税的征收制度和增值税的优
点。
(三)每一税种的征收制度内容,按照各自的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
等基本要素去掌握。
第三节所得课税
掌握以下问题:
一、所得课税的性质和特点
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一)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
(二)掌握每个税种的征收制度内容。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基本 要素去掌握。
第四节其他课税
了解和熟悉资源课税、财产课税、行为课税的主要税种。
补充材料
I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在1950年确立的,此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 化,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可以 对现行税制的来龙去脉有个连贯的、 全面的认识,并为今后税制的近一步完善明 确方向。我国税制政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1950 —— 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
(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急需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新税制。在此之前,我国并 行着两种不同的税收制度:一是在老解放区仍沿用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税收制 度;二是在新解放区暂时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税法。这两种税制相互矛盾, 各自又都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不能适应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征税需要。 为 了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中央人民政府于 194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首 届全国税务会议,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并于1950年1月公布施行。 这一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统一开征14种工商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 盐和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化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 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新税制的确立,保证 了当时国家财政的需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基本上做到了统一课税,税 负公平,从而为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3 年的修正税制
从 1953 年起,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原有
税制与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次税制修正的内容主要有:
( l )试行商品流通税,即从原来征收货物税的品目中划出一部分产品,将其原
来在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交纳的货物税、 工商营业税及其附加、 印花税等, 合并
为商品流通税,实行从生产到零售一次征税制。 (2 )修订货物税和营业税。 ( 3 )
取消特种消费行为税,取消或停征除牲畜交易税以外的其他交易税。
1958 年的税制改革
1956 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转变为基
本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因而建立在原有经济结构基础上的税制必须改
革,以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要适应从 1958 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要求。
这一次改革的原则是“基本上在原有税负基础上简化税制” 。具体内容包括: ( l )
实行工商统一税, 取代原有的商品流通税废物税、 营业税和印花税。 ( 2 ) 建立工
商所得税, 即把原有的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改为一个独立的税种。 ( 3 ) 统一全国
农业税制度。
1973 年间的工商税制改革。
从 1966 年开始,我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
响,财政税收制度被当作“管、卡、压”的工具而受到批判, “税收无用论”的
观念进一步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 1973 年的工商税制改革继续贯彻 “简化税制”
原则。主要内容是( 1 )合并税种、把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对企业征收的城市
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盐税和屠宰税合并为工商税。合并以后,对国营企
业只征收工商税,对集体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 ( 2 )简化税目税率。
税目由原来的 108 个减为 44 个, 税率由原来的 141 个减为 82 个。 ( 3 ) 简化征
收办法。
经过 1973 年的税制改革,我国的税制结构实质上已从复合税制转向单一税制,
税收只是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其他作用已基本上消失。
1979 —— 1993 车间的税制改革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 提出了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随之, 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这一方面要求作为经济体制的一
税收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