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题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间希缺性。 2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 3、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 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主要内容为国民收入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宏观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4 、实证经济学:是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 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5、规范经济学: 是以一定的价值规律为基础, 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 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6 、需求:是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7 、供给:是指厂商(生立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8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9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0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1、需求价格弹性: 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即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物的边际效用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所以这种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4、消费者均衡: 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 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已知的, 那么, 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付出的价格成比例。也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15、生产函数: 表示一个厂商( 或整个社会)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16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 ALaK 1-a ,这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中Q 代表总产量, L 代表劳动投入量, K 代表资本投入量, A,a 是常数,,其中 1>a>0。 1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仅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迟早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胆,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8 、规模收益: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变动,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动情况。 19、机会成本: 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20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21 、正常利润: 22 、边际收益:是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23 、停止营业点: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 也可以不生产, 也就是说, 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 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 所
梁小民经济学复习范围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