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谁敲响警钟——天天侃牌(86).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谁敲响警钟——天天侃牌(86) 同样商品、同一时间, 国内定价却要比国外高出一截———广州媒体近日调查发现, 电脑、雪糕、化妆品、汽车等四类商品在华售价比海外销售价格甚至高达数倍。在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调查中, 跨国公司这种行为被列为“公众最反感”跨国公司行为。很久以来, 在国人的心目中, 洋品牌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然而, 光环一旦被剥去,洋品牌也显露出丑陋的一面。 2006 年3 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对 13 种国际名牌服饰的抽检结果,合格率竟然不到 50% 。然而,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浙江省工商局最新的进口鞋类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近八成国际知名品牌进口鞋质量不合格。”在不合格产品清单上, 康拉汗、佐治、马丁鸟、其乐等西班牙、意大利国际知名品牌赫然在列。国际知名品牌在质量上所犯的一些错误显得匪夷所思。比如,钢勾心问题, 不合格的勾心轻则会造成皮鞋的变形, 穿着不稳定, 严重时则会造成消费者穿着时摔倒、崴脚等人身伤害, 在如此重要的部位, 竟然有几个著名品牌不符合标准要求。更离谱的是, 不少知名品牌标注的执行标准竟然是废止标准,公然“忽悠”我国消费者。这些国际品牌的售价却非常高昂,据《浙江市场导报》报道,一款佐治牛皮革面皮鞋, 进货价为 400 元, 在专柜的售价竟达到了 275 7 元,其暴利可想而知。许多洋品牌为什么一到中国就在质量上放松要求, 随意拿国内消费者开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 欧盟一直在对我国鞋类的进入设置或抬高门槛, 使我国鞋类在欧盟的处境可用步履维艰来形容。然而, 在这种情况下, 洋品牌皮鞋在国内却享受着至高的待遇。最直观的一个对比是, 欧盟早就有了鞋类有害物质限量的标准, 但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强制标准, 任凭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牟取暴利。既然我国门槛如此之低, 洋品牌就没有提高质量要求的动力。其次, 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恐怕不无关系。“近八成国际知名品牌进口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难道仅仅在浙江存在吗?为什么仅有浙江省工商局检测出了问题?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副主任杨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他们抽检洋品牌皮鞋的批次素来不多。抽检太少了, 问题就迟迟没有暴露出来。对于此次受检的国际知名品牌, 仅为 23。 91% 的批次合格率, 他感到“震惊”。杨志敏认为, 此次抽查的结果反映出了市场的真实存在。显然,国际知名鞋类的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讨和思索,为消费者严格把关?有一点可以肯定, 倘若有关部门把关严格,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屡屡被查出问题, 他们为自身声誉着想, 自然会严抓产品质量, 不敢有丝毫懈怠, 否则, 就有可能身败名裂。而现实却是, 质量低劣、价格高昂的洋品牌, 鲜有因质量问题受到查处的, 面对如此之小的风险成本,洋品牌产生侥幸心理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这一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何在 WTO 规则下, 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可以说, 正是我们的政策和消费心理, 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 使跨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失去了制衡, 从而宠坏了进入中国的洋品牌们。事实上,消费者反感洋品牌的不公平定价是件好事。这说明,中国消费者正在从对洋货看高一线的迷信中渐渐清醒, 说明国货的制造和服务水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谁敲响警钟——天天侃牌(8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