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 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 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作于 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 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 愁 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 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 移
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 泊,这里有停船宿夜 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 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 日暮客愁新,日暮 显然和上句的 泊、烟 有联系, 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 日暮 又是 客愁新 的原因。客 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 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 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 日暮 会撩起 客愁新 呢?我们可 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
于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风 君
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 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 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 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 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 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