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一)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 ;雷
默所着,它是一本纯教育理论书籍,其中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连贯、 深入的哲学思考。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聆听 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 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 “如 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 了倾听音乐。”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但是, 如果认为音乐欣赏课只要一味让学生聆听,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解释, 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 理解音乐。
雷默在第七章:体验音乐中认为:“音乐教育向来是,现在在某种 程度上也仍然是非音乐教育,说重一点是反音乐教育。根据雷默的表 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反音乐教育强调了音乐的非审美体验,音乐 的审美功能成为它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为其它非艺术教育的目的服 务。长期以来,由于无法获得正确的哲学观点的指导,许多音乐教育 工作者常常处于困惑的状态,有时不自觉地遵循一些本质上反音乐教 育的哲学。当然,雷默也没有否认音乐应当为非音乐的目的服务。雷 默认为,只要能合情合理地保持充分的音乐性和有效性, 音乐完全可 以而且应该为一些非音乐的目的服务。“如果因为那些价值不是审美 教育的核心而拒绝为其服务,那就过于讲究纯正性了。雷默不否认音 乐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和纪律,但他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并不提供 纪律和教授道德,这样做的是音乐。比如,一个孩子在练习一首曲子 时,必定会遇到许多要求,只有对这些要求作出让步,他才能真正体 验音乐并使音响捕捉到需要捕捉的东西。这个让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 经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纪律,从而做到有道德。如果我们在此过程中 用说教来强调纪律和道德,忽视音乐本身对纪律和道德的自觉要求, 这样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归入反音乐教育中去。
《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 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根据,如同迷路的航行者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二)
音乐,本来应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但当它成为 一门“课”后,很多老师的课频频出现“走调”现象,如何喜欢音乐 课?这是终日萦绕我脑际的问题。我认为在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前提 下,我们要放宽眼界,立足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整合、 裁剪具体的课程资源,换言之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同时要重视常态 课的研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表现,从中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和课堂行为规律,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和魅力舞台。花了2个多月的时 间读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整套书,我思考、消化、提炼,形成了
初步的认识,得到了一些感悟,这些感悟有助于审视我们音乐教学, 促使音乐教学进一步优化。
事实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水平的限制, 但
教师凭经验教,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不会独立思考。音乐课一定要强 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才起指导作用。我们音乐教师有高 度的责任心,总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一定音乐水平的人才, 这
是我们的优点,但是过多的包办代替,讲得多,容易养成学生对教师 的依赖性,反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