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 1页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 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 m) 、纳米(nm). 换算: (1)10 -3 km=1m=10 3 mm=10 6μ m=10 9 nm; (2)1m=10 1 dm=10 2 cm=10 3 mm. 2.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最常用) 、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 3. 正确使用刻度尺(1) 观察刻度尺( 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 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③量程( 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2) 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3) 测量步骤: ( 1放2读3记) A. 正确放置刻度尺: 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 ; B. 读数: 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②读数需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C. 记录数据: 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4.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 2页(1) 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2) 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 (3) 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 s ; 常用单位:天(d) 、时(h) 、分(min) 。换算关系: 1min=60s , 1h=60min ; 1d=24h=86400s 2. 测量工具: 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实验室常用) 3. 认识机械停表: 三、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造成原因: 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 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请正确地读出下图中(1) 长方体的长为 cm 78 .2 ; (2) 木块 B 的长度是 cm 。一圈一大格一小格大盘 30s 1s 小盘 15min 1mi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 3页§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 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 运动的形式: 社会变化、生命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位置变化 3.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 4.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 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 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二、参照物 1. 概念: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来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参照物(1) ▲参照物的特点: 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 ▲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 例:乘坐电梯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若以电梯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 3.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1) 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2) 没有绝对的静止。 4. 典型例题(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析: 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参照物; 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 4页(2) 两辆汽车同向行驶, 汽车的运动是以_ 地面_ 作为参照物, 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_ 甲车_ 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 _ 甲车_ 车开得快。(3) 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西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丙,最小的是甲。分析:甲感到顺风,说明其速度小于风速,且行驶方向与风向相同,即刮的是西风;乙感到无风,说明其速度的等于风速;并感到逆风说明其速度大于风速。§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 (1) 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 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2. 速度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比值定义法) 3. 速度公式: t sv? s ——路程, t ——时间, v ——速度 4. 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 或m· s) ;千米每小时(km/h 或 km · h) 1m/s= h km 3600 1 1000 1 =3.
初中物理八上 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