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概述一、编制依据鸡川乡四合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农业人口 1898 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 蕴藏着大量尚未开采的优质煤炭资源。但自然条件恶劣,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产业结构单一,仅靠传统农业生产,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非常滞后,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80% 的群众处在低收入的行列之中。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 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和重视关心支持下, 该村在畜牧业等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畜牧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表现为发展基础薄弱, 起步较晚, 基本属圈关粗放养殖及个体经营, 没有形成整体产业化, 收效甚微。二、指导思想和原则(一)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地、县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题, 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建设生态畜牧业, 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进程, 加快四合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的原则,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在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 3 、在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尊重人民的意愿, 坚持富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5 、坚持改善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与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村情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1 )地理位置四合村刘家埂位于通渭县西北面, 距乡政府所在地 15 公里, 距县城 50公里, 总面积 平方公里。北面是秦安县青杠村, 西面南面是碧玉乡。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 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2 )地质地貌-3- 刘家埂社海拔 1300-1370 米之间。属低寒地质地貌。(3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 ℃,年降雨量 1100 毫米左右,其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冬短夏长,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 1480 小时,无霜期 283 天。(4 )水文四合村刘家埂社水资源非常缺乏, 全村范围内没有任务河流通过, 导致农田作物没有正常用水保障。地下水由于没有有效开采,导致村里人畜饮水困难。(5 )土地资源全村有耕地 1140 亩, 其中大于 26度 886 亩; 林地 3212 亩; 荒地 8亩; 可利用耕地 866 亩; 人均耕地少, 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 贮量大, 但目前还未开采。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 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 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 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 4PPm )、钾(速钾 90PPm ), pH值 - ,为酸性土。(6 )生态环境状况全村基本为有山地,森林覆盖率 % 。原有的乔木林和灌-4- 木林基本不存在。土地使用率高, 陡坡种植面积大, 总体水土流失较轻,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 )人口结构全村总户数 98 户,总人口 520 人,妇女 360 人,占总人口的 % ;总劳动力 380 人,其中,文盲半文盲 230 人,小学文化程度 211 人,初中文化程度 215 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15 人,其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2 )经济概况全村农业总产值 万元, 其中: 农业 万元, 牧业 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50亩, 粮食播种面积 60亩, 粮食总产量 吨, 人均占有粮 328 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 农村经济纯收入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64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96 元及以下 420 人,占全村人口的 % 。目前村内没有企业。年大牲畜存栏数 482 头, 大牲畜出栏数 132 头; 生态羊存栏数 542 头, 生态羊出栏数 215 头; 羊存栏数 500 只, 羊出栏数 320
四合村刘家埂社山羊养殖帮扶项目可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