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2.pdf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巡视制度是具有中国独创性的一项制度  在距今
4000 余年前,传说中的古代天子尧舜,为了勤政爱民,每
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诸侯
的政绩和公德,这就是天子巡狩制。就据《尚书·尧典》记
载,从舜的时候起“五载一巡狩,且巡狩时间的安排是相对”
固定的。巡狩制是后世巡视制度的渊源。所以说,巡视制
度出现的最初作用,是为了维护部族间的秩序,方便天子
了解诸侯治理政务的情况。此后,夏、商、周三代均循此
制,只是天子巡狩的时间各不相同。同时,夏商周时还设
有称之为“方伯”的官吏,“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
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到了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
又有了“巡行、巡县制度,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
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以前的“方伯”巡视为中央派人巡
视和郡级定人巡视,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
独立巡视系统,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  汉
朝出现了古代巡视制度中最主要的形式,即中央监察机构
分区巡视地方之制。汉武帝时,郡和王国同为地方最高行
政区划,郡直隶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侯王统治。野心诸
侯王往往勾结地方豪强,兴风作浪,图谋不轨。汉武帝深
知“吏治”的重要,于是一面大规模选用执法者担任地方主要
官员,一面创立中央监察机构分区巡视制度,即刺史巡视
制度,用制度监督、管理地方主要官员。汉武帝把全国划
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
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
到处巡视)。刺史的职责被武帝钦定为《六条问事》。刺史定
期巡察所辖的郡国,称为“行部,监察郡守、国相、诸王不”
法行为。同时,汉代还有督邮察县制度,就是在郡级地方
政府中增设督邮一职,采取巡部的方式,掌管县内官吏的
监察。刺史巡视制度运行约百年后,到成帝绥和元年(公
元前 8 年)改刺史为州牧,年俸增为二千石。到东汉灵帝
时其地位已居郡守之上,掌一州军政大权。  魏晋南北
朝时期,御史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各国的中央政府不
定期地派遣御史巡察地方,对地方官吏进行监察,并给御
史以风闻言事的权力。  隋唐以后,刺史之官仍存,但
职权已变。然而,中央监察地方的巡视制度不仅未废,而
且日益强化,只是机构和官职名称不同罢了。如唐朝设巡
察使,明清设巡按御史等等。唐初,对地方州县的监察是
随时随事派遣,后来则由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察院的监察御
史以“六条”巡察州县,遇有非法行为,即予以纠查。到了中
宗神龙二年又明确设置了一种经常性的地方巡回监察制度
——十道巡按制度。巡按使由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员
二十人担任,任期一年,并制定新的六条,依此纠察州
县。以后改为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代表中央巡察州
县。  明朝都察院由御史台改名而来,负责监察全国官
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全国划十三个监察区,各设监
察御史一人,合称十三道监察御史,是汉代十三部刺史制
度的翻版。清朝都察院沿袭明制,设十五道监察御史,比
较精简。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漫长的历史过程,萌芽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汉代,完备于
盛唐,强

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341 KB
  • 时间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