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玉米淀粉生产技术
玉米是从玉蜀黍穗上剥离下的玉米粒,玉米粒含水分12-16%、淀粉70-72%、蛋白质8-11%、脂肪4-6%、灰分1.2-1.6%、纤维5-7%。玉米淀粉用途很广,既可用于食品工业,也能用于造纸、 纺织、化工、医药等部门。以玉米为原料制造淀粉的方法很多, 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 —>分离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淀粉。
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1)清理
清除玉米原粮中的杂质,通常用筛选、风选、比重分选等。
(2)浸泡
玉米子粒坚硬,有胚,需经浸泡工序处理后,才能进行破碎。玉米通过浸泡,第一,可软化子粒,增加皮层和胚的韧性。 因为玉米在浸泡过程中大量吸收水分,使子粒软化,降低结构强度,有利于胚乳的破碎,从而节约动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胚和皮层的吸水量大大超过胚乳,增强了胚和皮层的韧性,不易破裂。浸泡良好的玉米,如用手指压挤,胚即可脱落。 第二,水分通过胚和皮层向胚乳内部渗透,溶出水溶性物质。 这些物质被溶解出来后,有利于以后的分离操作。第三,在浸 泡过程中,使粘附在玉米表面上的泥沙脱落。能借助玉米与杂质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有效地分离各种轻重杂质,把玉米清洗干净,有利于玉米的破碎和提取淀粉。 浸泡玉米的方法,目前普遍用管道将几只或几十只金属罐连接起来,用水泵使浸泡水在各罐之间循环流动,进行逆流 浸泡,浸泡水中通常加二氧化硫,以分散和破坏玉米子粒细胞中蛋白质网状组织,促使淀粉游离出来,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活动,但是二氧化硫的浓度最高不得超过0.4%,否则酸性过大,会降低淀粉的粘度。温度对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浸泡水温度,能促进二氧化硫的浸泡效果。 但温度过高,会使淀粉糊化,造成不良后果,一般以50—55℃为宜。浸泡时间的长短对浸泡作用有密切关系。浸泡时间短, 蛋白质网状组织不能分散和破坏,淀粉颗粒不能游离出来。一 般需要浸泡48小时以上。 浸泡条件:浸泡水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15%一0.2%,pH 值为3.5。在浸泡过程中,二氧化硫被玉米吸收,浓度逐渐降 低,最后放出的浸泡水含二氧化硫约为0.01%一0.02%,pH 值为3.9—4.1。浸泡水温度为50—55℃,浸泡时间为40—60 小时。浸泡条件应根据玉米的品质决定。通常储存较久的老玉米和硬质玉米,要求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温度也较高,浸泡时间较长。玉米经过浸泡以后,水分应在40%以上。
(3)粗碎
粗碎目的主要是将浸泡后的玉米粒破碎成10块以上的小块,以便将胚分离出来。玉米粗碎大都使用盘式破碎机。粗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把玉米粒破碎到4—6块,进行胚的分离;第二次再破碎到10块以上,使胚全部脱落。
(4)胚的分离
目前国内用来分离胚的设备主要是分离槽。分离槽是一个 U形的木制或铸铁制的长槽,槽内装有刮板、溢流口和搅拌器。 将粗碎后的玉米碎粒与波美9度(相当于比重1.06)的淀粉乳混合,从分离槽的一端引入,缓缓地流向另一端。胚的比重小,飘浮在液面上,被移动的刮板从液面上刮向溢流口。 碎粒胚乳较重,沉向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ZG
  • 文件大小2.99 MB
  • 时间202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