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一、草原岩画与草原音乐的关系问题。纵观岩画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 中载岩画的》等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典籍中已有相关记载。《水经注》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留下的巨著,其中《河水》篇中关于北方草原岩画的记载和描述尤为详尽: “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在此,我们且不论先秦、秦汉,就是北魏距今也有千年之久, 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然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上述有关岩画的重要记载长期以来一直湮灭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确实遗憾。 20 世纪末叶以来,随着北方草原岩画考古的深入, 研究者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岩画与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关系、与蒙古族音乐的关系, 颇具创意。时至今日, 有关北方草原岩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标志是,继《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巴丹吉林沙漠岩画》等早期研究著作问世之后, 《贺兰山与北山岩画》《红山岩画》《达茂岩画》《西桌子山岩画》等著作陆续出版,其研究成果所包括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北方草原。与此同时, 《古代岩画》《中国岩画》《中国岩画艺术》等诸多有关岩画研究的理论著作相继问世。上述有关岩画的研究成果对草原音乐文化, 特别是蒙古族音乐的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其原因是: 材料不仅完整、系统, 更具原生性质, 实属难得。但我们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 就研究的深度而言, 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二、蒙古音乐与草原音乐的关系问题。.页眉. 页脚. 蒙古族集草原文化之大成,这已经是学界的共识,应该说音乐文化也在其中。我们所说的“集大成”不仅体现在宏观视域, 也包括实例佐证。就宏观而言, 历史上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匈奴、乌桓、鲜卑、党项、契丹和奚等游牧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这些文化用“辉煌灿烂”来表述很是准确。从文化生成的环境看, 上文所涉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同源性。也就说, 这些民族文化所生成、所依附的自然环境是一致的,其范围同在被称为“草原地貌脊梁”的阴山——大兴安岭山脉和南北两麓的广阔草原。在此,我们将其概括为所处的自然环境一致、社会环境一致、生产方式一致。正因为如此, 以上民族在文化( 包括音乐文化) 上表现出了较多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 蒙古族代之而起, 成了这块广袤土地的统治者。就生产方式等而言, 蒙古族与此前的民族存在着明显的继承性。正是这种继承性导致学界从“同源角度”看蒙古族和其之前民族在音乐方面的联系, 并且得出了“蒙古族的乐器潮尔、四湖等都是从奚琴演变派生而来的”之结论。就实例佐证而言, 同样不乏例证。据有关文献记载, 成吉思汗“从西夏征用旧乐”, 窝阔台“在燕京征用金朝太常寺遗留的雅乐”。进入忽必烈时期,活跃在宫廷中乐师、乐士、舞者数以百计, 有的来自草原, 有的来自内地。不难看出, 蒙古族音乐与曾经存在于草原上的各个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依存。离开了对草原音乐文化的研究,对蒙古族音乐, 特别是蒙古族早期音乐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 而将草原音乐文化的研究不适当地放大,就会偏离研究的主体,进而失之偏颇。三、有关早期蒙古音乐的系统研究问题。对早期蒙古族音乐的系统研究到涉及到音乐本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