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
日期:
践行青春志成就中国梦
“关爱留守儿童”
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00 2班朱红雷
在这炎炎的暑假,我们对部分留守儿童以及在校老师进行调查。 通过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出现 此现象的原因以及此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我们首先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调查中发现有近 6 8 %
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 1 %疔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 1 % 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43%勺留守儿童
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 54%勺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 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 2犍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 现,只有43%勺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 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 有不到70%勺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 %的留守儿 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接下来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 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 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 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 失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 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 ,对
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 严重的缺陷。
然后,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 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 再加上当 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 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 “问题儿”。 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 ,进取心、自 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 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经过一番了解后,我们总结了留守儿童存在一下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勺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 4 %勺留守儿童有 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 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 差。90%勺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 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 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 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 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
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 %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 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 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 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 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 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 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 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 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 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 ,但部分家长 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 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 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 极易形成功利 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 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 ,不想读书,想自 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 2 %,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是知之甚少的。知道什么是留守 儿童的人数只占少部分。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也远远不 够。政府在这个方面也不够重视。令人欣慰的是 ,我们周围的绝大多 数的同学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了 解。部分同学认为我们得加强对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