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4、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 和改变着环境。
5、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例一个湖泊等。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植物(生产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6、在生态系统 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9、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0、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使用显微镜对光好的标准是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
4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相反,例玻片向左移动时,物像向右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d”.
6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7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三种。
8观察植物细胞时滴一滴清水,观察动物细胞时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活性。
9为了防止出现气泡,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10滴一滴碘液染色是为了清楚观察细胞核。
11观察细胞画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12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13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 质、线粒体。
14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细胞核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5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因为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引起的。细胞生长是指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分,同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5、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6、动物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7、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8、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器官组成。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9植物的五大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10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春天湖水泛绿是由于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这是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原因。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玉米的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乳,胚组成。子叶或胚乳里含有营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