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学论文-《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济研究》前言.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学论文- 《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济研究》前言前言在当今的学术界,对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如经济、城市、社会、文化等各种专题,而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其发展变迁必然关联、影响到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此,要想对某区域的社会和文化有较清晰、准确的认识, 必先探求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变迁过程。可以说,经济研究是其它各种专题研究的基础。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本文以明清时期(1368 —191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经济为研究对象。鉴于资料所限,研究时段重点放在 1368 —1840 年的传统渔业阶段。研究区域包括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地跨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浙江六省,区域界线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府界为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上有着发达的河湖水系,除广袤浩渺的大型湖泊外,尚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湖泊,这些河湖水域构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渔业经济的主要载体。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经济及其盛衰变迁,可与当今该区域的渔业生产进行纵向比较,为今天的渔业发展提供思路。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河湖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渔业经济的盛衰变迁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将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一个区域整体,以渔业经济的发展变迁为纽带, 探求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人类社会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揭示其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当今的防洪抗洪与河湖治理提供历史借鉴与理论指导。二、研究现状对于内陆区域淡水渔业经济的专题实证研究,学术界很少涉及。迄今为止,不但没有系统专着问世,与其相关的论文也很少见。检阅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淡水渔业经济相关的研究领域,如中国渔业史、淡水渔业史、区域历史经济地理、内陆区域经济等的研究,其中虽对明清淡水渔业问题有所涉及,但因学术目标不同,还没有对该时段的渔业经济作系统的实证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有关渔业史始终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已有的少量论着,也往往失之简陋或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正如欧阳宗书先生所言, ①学术界关于中国渔业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清宣统三年(1911 年) 沈同芳就着有《中国渔业历史》一书。书中对中国渔业史的发展轮廓作了粗浅的勾画并介绍了当时各地使用的多种渔船、渔具等。 1936 年,李士豪与屈若搴合着有《中国渔业史》一书。全书分为总论、渔政设施、渔业试验与调查、水产教育、渔业技术之进展、新式渔业之沿革及其进展、水产贸易、国际渔业交涉与外轮侵渔、渔盐之重要与各省渔盐秤放之史实九章。但全书有 90%以上的篇幅是写 30年代的渔业状况,只有 10%左右的内容是探求渔业发展的历史,如“清季以前之我国渔业”、“渔政设施及渔业行政机构之沿革”、“水产技术演进之各阶段”、“我国渔捞制造养殖之进化”、“我国水产贸易之沿革”等各节稍具渔业史学术价值。但由于作者是通代勾勒中国渔业史某些方面的发展概况,没有专门分历史阶段叙述,显得有些流于表面而不深入, 而且内容以海洋渔业居多,涉及淡水渔业者较少,如“我国水产贸易之沿革”一节就全是涉及海洋渔业的,没有片言只语谈及淡水渔业。在论及淡水渔业的发展历史时,由于作者没有对历史时期的渔业发展做详细而严谨的探寻考证

历史学论文-《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济研究》前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jinsen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