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买还是不买?
【编者的话】 眼下,正值“三夏”大忙时节。连日
来,本报记者深入夏收夏种夏管一线采访调研。本报从今
日起特推出“记者走江淮·"三夏"思辨”系列报道,集中探讨当
前农业主管部门与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困惑与思考。 本报
记者 史力小麦机收市场初显饱和 6 月 5 日,天气略有
些阴,没有毒日头,正是小麦抢收的好机会。在亳州谯城
区赵桥乡赵桥村,农机手李永利正站在田头的绿杨树下休
息,面前的麦田里机声轰隆,他的同伴正驾驶着大型联合
收割机忙碌着。往年,这是一个忙碌却收获不菲的季节,
但今年,突然显现的市场饱和让李永利略感紧张和焦虑。
“机器太多了,远远不如往年那么好揽活。 ”李永利告诉记
者。 2008 年,李永利花 8 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
机,开始从事专业收割。 “一开始河南、山东满处跑,机器
少,到处是收不完的麦子。”李永利说,今年情形大变。“前
两天刚刚从河南过来,今年收割的面积只有去年一半多
点。 ”李永利说,按这个趋势,今年到山东、河北也不会太
乐观。 “以前路上到处是拦机子的人,但今年从河南回
来就没这样的事情。问了沿路好几个村子,都说本村就有
收割机。 ”李永利的妻子站在旁边一边搓着一把新麦一边告
诉记者,现在她家所在的亳州谯城区赵桥乡蒜苔楼村,前
年只有 2 台机器,今年有 6 台。 “往年看到一块麦地,可以
放两天,今年不行,上午不割,下午就会被别人抢走生
意。 ” 像李永利一样,各地正忙着抢收的农机手们都感
受到了同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他们远距离跨区作
业的信心。 在宿州,每年 6 月初都是收割机手纷纷跨
区远征作业的时候,但今年这里不少机手放弃了跨区远行
作业的打算。据当地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机手跨区作业
的积极性较往年降低,主要还是作业市场竞争加大,加上
油价上涨,怕扑空了连油钱都挣不回来。 据省农机局
负责人介绍,往年农机手跨区作业半径多在 500 公里往
上,而今年缩小到 200 公里到 300 公里,且就近开展作业
的趋势明显。 持续萎缩的“盈利功能” 小麦机收市场饱
和,直接原因是近年来农机补贴政策刺激效应所致。在政
策刺激下,近几年我省大型联合收割机以每年 1 万台左右
的速度增加,目前全省已达到 万台。省农机局购机补
贴办公室主任陈发明介绍说,周边几个省份收割机也在激
增,收割高峰期到我省来的机器也越来越多,以盈利为目
的农机作业竞争自然日趋激烈。 收割机饱和,农民还
能买收割机吗? “收割机饱和,要一分为二地看。 ”陈
发明分析,一方面它作为盈利工具的功能肯定在萎缩,这
反映了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果。成熟的农业机械
化是不存在大范围长距离跨区作业的,那
收割机:买还是不买?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