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2011-05-10 13:56:31)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二高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僧名孜,字惠觉。——晋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这里可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有一则故事说:四人谈论平生最快意之事,一人希望多财,一人说宁愿骑鹤作神仙,另一人希望作扬州太守。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三者得兼。这未免太狂妄了。东坡此句意思也是说:若对着竹子还大嚼猪肉,岂不是太狂妄了?世间那有扬州太守与骑鹤化仙两者得兼之事?既作风流太守就不可能成仙。既作风流太守就不可能成仙。同样的,赏竹雅士岂能对竹大嚼!
吃饭可以没有肉,但居所不可没有柱子。没有肉不过是使人消瘦,没有竹子就会令人庸俗。消瘦了还可以长胖,庸俗可是无药可救。有人笑我这话,说得有些痴。可如果在绿竹环绕的清雅居所大吃大喝,就太亵渎它了。这世上哪里有高雅庸俗兼得之事呢。
据史料记载,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东坡(1037~1101年)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现并人临安)"视政",当时於潜县令刁铸,与苏东坡是同榜进士,交情甚笃。刁铸热情接待了这位上司,并下塌在镇东南的金鹅山巅"绿筠轩"中。一天,在寂照寺出家的於潜僧慧觉禅师拜见苏东坡,与他一起谈佛论经。苏东坡博学多才,又自称佛门居士,谙熟佛学,使慧觉十分钦佩。两人在"绿筠轩"临窗远眺,只见满目皆是茂林修竹,苍翠欲滴,景色宜人。苏东坡情不自禁地连连叫绝。慧觉禅师见此,知苏东坡已被眼前的绿竹景色所倾倒,就故意逗道:"苏学士,房前屋后栽几株竹子,我们於潜自古以来如此,不过点缀一下而已。"苏东坡摆摆手道:"此言差矣,门前种竹,决非点缀而已,此乃高雅心神之所寄。我这儿有一首好诗赠你"于是他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题词。
用「雅俗共赏」四个字来形容东坡这个人和他的作品是极恰当的。我们看过前面许多文雅的诗篇之后,再来看这首轻松谐趣的「打油诗」,大可解颐一笑!
诗人画家对于竹的喜好是自古皆然,但对于猪肉的爱好,却唯有东坡特甚。然而倘若是竹与肉二者不可得兼之时,该何取何舍呢?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了尚可补救,人俗了就无药可医了。其实对东坡而言,最好两者都不放弃,但是对竹大嚼猪肉,未免太煞风景了吧?扬州太守岂可骑鹤化仙?这原是不可得兼之事啊。偏偏东坡对于猪肉的喜爱是古今驰名的,他在黄州生活最苦的时候还发明了一道菜,叫「东坡肉」,这位虔诚信佛的居士,始终无法放弃他的美食的喜好,也从不否认自己凡俗的一面。从这首诗的幽默机智,不正可看出东坡的生活态度吗?我们看到这位爱竹又爱肉的大诗人,对朋友开玩笑似的发表竹与肉的高调,真觉得他又亲切又可爱。
东坡这个人是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