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讲解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标准》的意见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对套型标准和装修标准等建设标准也做出了详细规定,是全国第一部技术标准与建设标准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且标准中有强制性条文,对规范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对其他省市也有示范意义。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的重大民生工程。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举措;
——控制房价快速上涨、使房地产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的有效方法;
——改善城镇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
——住区选址偏僻,交通不便,解决了住房困难却又带来出行困难;
——住区设施不全,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住户生活不便;
——住房设计不合理,房型差,住户意见大;
——住房装修不到位,厨卫设施不全,不满足即时入住要求;
——住房施工质量差,影响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等.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标准》在住区规划、住区设施、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室内装修及施工与验收等部分对涉及上诉问题的内容作出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即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让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保障性住房政策,建立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制度,确定保障性住房标准,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是必要的。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应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安徽省保障性住房政策。
2.《标准》应结合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实际,总结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3.《标准》应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的家庭人口、住房状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相结合,同时具有前瞻性。
4.《标准》应内容全面,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全过程,可全面指导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
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住区规划
5. 住区设施
6. 建筑设计
7. 建筑设备
8. 室内装修
9. 住宅性能
10. 施工与验收
1. 总 则
为贯彻执行国家和安徽省保障性住房政策,规范和指导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据国家和安徽省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条阐述制定本标准的目的。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规定,技术和建设依据普通住宅相关标准。但保障性住房由于是政策性住房,限定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其住户具有特殊性,涉及普通住宅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各类标准,且对于保障性住房也难以完全适用。因此,制定一部包含技术规定和建设规定专门适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强制性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必要的。
1. 总 则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改建、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本条说明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不适用于限价商品住房。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与居民的家庭人口、住房状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相结合。
1. 总 则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和适度前瞻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是住宅建设的普遍要求;“适度前瞻”是要求保障性住房建设既要结合目前居民家庭人口、住房状况和经济条件的现状,又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需求提高的适应性。保障性住房标准除套型面积受控外,质量不应降低,设施不应减少,目前的保障性住房不能成为若干年后的危房、拆迁房,因此提出“适度前瞻”的原则。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