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城区小学一年级数学 马正花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
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 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 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
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 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
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 因 此我通过猜小棒的游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
生估算意识。从而导入新课:认识 11~20各数。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
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 ,初步感知“十”时,我先让
孩子自己动脑思考“怎样摆,一眼就能看出是 11?”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大家一下子看出小
棒有多少根?”再拿出 11根小棒捆一捆、摆一摆、说一说。同桌合作交流,集体交流总结
出好方法。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困,一个十是( )。这时教师要求孩
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 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
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 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 重点。
在接下来的20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 “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
11、 13、
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
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
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
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
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
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根小棒、再实际数一数, 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
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 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
少
数数读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