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装裱
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 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品一经装裱、便
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月。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
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
和片。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 ,清代周二
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 ;
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
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此种样式是装裱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故宫博物院
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色宋笺、加画本身共
五段,并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
后,名驰全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 《装潢
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 有吴装最善, 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对联, 专供
婚丧喜庆之用的。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扬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
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 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 一
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 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
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 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
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二色裱是在贡四周用适当颜色镶
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稳重的镶料, 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 如画芯长
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 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 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
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同时也显得单调。这样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 加天地。
三色裱:三色裱,是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其边的宽
中国画的装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