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2、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达标导学:
导入新课:略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____________”时代。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_________和_________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最为著名,他在_____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光明,被誉为“__________”。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_______为能源。他在__________年试制汽车成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5、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_________,1903年12月美国的_________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合作探究
在小组内相互解答疑难问题。共同探究:
1、引起交通领域革命性变革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飞机 D、内燃机
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发明大王”成为他的别称__________(2)“汽车之父”是对他的赞誉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了哪些好处?对此你有何感想?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中国社会各阶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了那些抗争与探索?
五、达标检测
1、世界上最早的耐用电灯泡的发明者是 ( )
A爱迪生 B 西门子 C 法拉第 D 爱因斯坦
2、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了 ( )
A“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计算机时代”
3、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创制发动机基本原理的是( )
A 西门子 B 爱迪生 C 法拉第 D 瓦特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作为新能源登上历史舞台的是 ( )
A 电力 和 石油 B 天然气和煤炭 C 蒸汽和石油 D 石油和煤炭
5、发明了碳丝灯泡的人是 ( )
A 西门子 B 法拉第 C 爱迪生 D 瓦特
6、下列属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