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晓娟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性格也被培养成自私自利,而小组讨论可以避免这一点,小组讨论采取的是捆绑制度,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了。帮助了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也终将惠及自己,在这种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学习氛围浓厚。同样,在这种氛围下,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必将导致小组的落后,以无形的他律代替自律,又会在班级内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有着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多维度的全面型人才,这就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学习交流的能力。小组合作便可以很好地提供这样一种有效的平台,这就更多地创造了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能力一旦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变强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很有裨益。
一、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二、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公正性、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在具体操作中一是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和小组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互惠关系,而且我认为这种关系不能固定,要定期更换,这样各小组之间的交流量和每个小组的交流面也就增加了,有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和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划分小组应注意的问题。均衡的小组划分和明确的组内分工。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教师既不能完全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的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尤其是培养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如何带领小组成员高效的完成任务,只有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小组合作才能有实效,教师才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它要求教师组织好相对稳定的实实在在的合作学习的集体,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四、确处理教师调控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成败。如果教师不正确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不注意小组人员搭配的合理性和内部成员分工的科学性,不有效调控并积极参与,必将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装饰。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有效、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它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形成合作观念和群体创造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有价值,而且这个价值最好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叫人羡慕的感觉真棒!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希望我的孩子们,能越飞越高,越走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