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由生活中常见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入手,从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来引发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识字”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生字的方法,可以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生生互动,以及组间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指导学生写字时,以学生自主识记为主,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注意到每个字的重、难点笔画,对于难写的字,教师的范写可以使学生对生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得更加熟练,在书写中会更加注意。
在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学完自己小组的一部分,还能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运用评比的形式,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此气馁,也不因为自己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从而将小柳树的得意和小枣树谦逊做对比,使孩子们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解释得一清二楚。
在具体教学时,我主要从三方面来引导:两种树的生长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小柳树前后的不同表现,然后用文章中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来丰满教学,通过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用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孩子进入情境,再用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理解与体会,不约束,不灌输,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阅读时就有了个性化的表现。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今天上了《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上课形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老师再教。时间安排是:自学19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讲授10分钟,当堂测验5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感觉流畅,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在处理“后教”一环节中,时间把握得不够好,10分钟的讲授感觉有点仓促。反思原因主要是解决自学部分第1题,“三次试验”填表这一环节中,提问和板书时间过长,提问中学生没有答出标准答案或近似标准答案时出现重复提问;板书时间在备课时就有矛盾:板书详细,花时间;板书简单,可能对学生日后做习题有所影响。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首先是学生的字词学习比较扎实,教后检查效果较好。由于以前学生积累过不少词句,所以,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好多描写春天以及描写树木的成语。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反思: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不少幼儿已经懂得同伴的互爱、尊重和交往,但对于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此活动就是想通过赠送礼物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尝试说出自己赠送的礼物所要表达的“心意”,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祖冲之,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可是关乎生死的事,就相当于立下了生死状,却“坦然”回答,读出“坦然”。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