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ppt珍食莫蚀
但在形势出现转机之际,
更要对目前存在的困难保持清醒认识。
不仅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也可望提前实现“十一五”末
粮食总产达到1万亿斤水平的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连续三年增产,
达到9949亿斤,
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日益突出。
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较粮食产量峰值时的1998年
,
接近18亿亩的底线,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优质耕地。
同时,,
与农业“十一五”
基本持平。
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近乎到了不能继续减少的临界水平。
我国还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的1/4,
并且年度间、区域间分布很不平衡。
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二是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惯性增长的势头。
根据有关报告,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至2033年前后达到15亿的峰值后方可缓慢下降。人口增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这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
三是气候变化加剧影响增大。据统计,我国因灾年均损失粮食在1000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1/10。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趋于频繁,从而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四是农民依靠种粮增收的空间有限。
近年来国家持续增加了“三农”方面的投入,
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但总体上农民种粮收益仍然偏低,
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制约,未来提高种粮收益的空间十分有限。
特别是在不少粮食主产区,
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
致使投入粮食生产的物力、人力和技术不足。
节粮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
也许人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
也许会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
也许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然而事实是:
,每年的净增长是 1200万人;
,是世界人均值的1/4;
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减;
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
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
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
节约粮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