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在我心中
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它主宰着一个教育者整个的教育教学工作。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强调“德治”,汉代学者杨雄也曾指出:“师者,人之楷模也”。这也就是说,作为学生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表率,教师的“师德”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热爱教育事业首要的是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热爱事业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才能沟通师生双方的感情,只有全面关心学生,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滴水之恩”,定会使学生“涌泉相报”。
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爱全体学生,不仅要有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更要有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因此这种爱是一种博爱,而不是迁就的溺爱,切忌防止“偏爱”。特别是对那些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一个教师能用“爱生如命”的思想感情去教书育人,才能领悟到师德修养的真谛和精髓。
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用心”。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必须奉献一片火热的心,小学生大都思想活跃、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求知欲强,好奇心盛,兴趣广泛,富于幻想,因此需要教师为他们领好路,导好航。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做到知情、知性、知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育人环境。俗话说,“心诚则灵”。教师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滚烫的心交给学生,真诚奉献,通过心灵的交流把真理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对待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笔者认为,处理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特别是独生子女,具有非常强的自尊心。希望教师能理解他,关心他,尊重他。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敬重,尊重他们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处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和不足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一定要严格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爱,千万不能出格越界。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善于自制,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对待学生。尤其不能在学生惹你生气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而干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来。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缺乏自尊心,对他们无尊重可言。岂不知后进生不是天生没有自尊心,只不过是他们的自尊心因家长或老师批评不当而爱到伤害,表面上“丧失”了自尊心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护和尊重。他们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泯灭”了自尊心只能用尊重来找回。对“后进生“,教师更要主动关心他们的疾苦,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发现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改正缺点的勇气。
2、尊重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必然表现,他支配着人的行动,在学生成长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尊重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认识阶段,他们的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常常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性格,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德在我心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