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学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公开课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标要求: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整体上讲,我们可以把孝文帝改革分成两个阶段。你知道这两个阶段是怎么划分的么?结合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的危机和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改革应把侧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前期:冯太后主持改革
问题探究:
后期: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侧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侧重点: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制度落后
鲜卑族落后
冯太后是如何加强制度建设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设立三长制
颁行租调制
冯太后改革的侧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⑴官吏原无俸禄,靠等级在战争获得财物人口。
⑵地方官吏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实物就可以肆意搜刮百姓,激化阶级矛盾。
⑶贪污成风。
内容
⑴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发放。
⑵惩治贪污。
俸禄制
冯太后为何要推行官员俸禄制?取得了什么效果?
原因
效果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为后续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均田制
阅读课本回答:
1、什么是“均田制”?
政府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大量的无主荒地)按照一定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2、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全家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有何作用?其实质是什么?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禁
桑田
男:20亩
国家所有
农民所有
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的发展
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
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租调制
:减轻农民的负担;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均田制下的农民对于封建国家有哪些义务呢?
缴纳赋税、徭役、兵役
北魏政府为保证赋役的征收,又设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三长制
: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内容
作用
内容
作用
冯太后是如何加强制度建设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问题探究: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设立三长制
颁行租调制
冯太后改革的侧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为新制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公元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探究:孝文帝是如何推进改革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巧计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
侧重点: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迁都洛阳
讨论:为什么孝文帝要把都城迁到洛阳?
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洛阳
地理
位置偏僻,水旱易发,交通不便
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经济
产粮有限,不足承载发展需要
农业发达;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不利改革
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争取汉族地主支持
军事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利于控制中原
迁都原因
迁都目的:便于学习汉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公开课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